首页 财经新闻网 【粮食大事】“水稻上山”有待实验与观察

【粮食大事】“水稻上山”有待实验与观察

更新时间:2023-03-02 分类:财经新闻网

  森林是天然的“绿色粮库”,能够为人类源源不断提供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等食物资源。发展粮食生产一定要坚持生产生态一起抓,要力争粮食多增产,也要守住绿水青山。

  最近一段时间,云南“水稻上山”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去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和他的研究团队在云南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推广了405亩水稻旱地种植,最低亩产634公斤,最高亩产788公斤,比传统旱作产量提高近400公斤。有人对云南旱作稻谷高产持怀疑态度;有人认为云南旱地种水稻只是一时心血来潮,大面积推广费力不讨好。

  云南“水稻上山”古已有之。云南属山地高原地形,超过九成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区和半山区,“水稻上山”是不得已为之。云南耕地分为水田和旱地。一直以来,云南水稻都是种在水田里,有1300多年历史的云南哈尼梯田就是当地农民利用复杂的水渠系统,将水从山顶引入梯田。云南干旱缺水,水田少、旱地多,有的村庄只有旱地没有水田,水稻产量不足。为了更好地保障口粮安全,近年来云南省打破常规,积极探索水稻旱种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选择在海拔1700米以下雨热资源丰富的中低海拔区旱地发展旱作杂交稻,充分发挥山地种稻的潜力,拓展稻谷生产新途径。为了鼓励农民种植旱稻,云南省级财政按每亩200元的补助标准支持水稻旱种,农技推广部门为水稻旱种提供科技支撑,对农技人员、合作社、种粮大户进行培训,在政府部门、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下,部分地区旱地杂交稻产量创新高。 安徽信息网

  云南旱地水稻亩产量真有那么高吗?确切地说,云南旱作水稻高产不是在普通农田里实现的,而是在水稻种植示范田里实现的。为了提高旱作水稻产量,云南省创建杂交稻旱种绿色优质高效示范基地,选择地势平缓、土壤肥沃、雨水多、湿度大且具有一定保水保肥能力的旱地,统一选用适宜旱种的优质杂交稻品种,用地膜覆盖技术让土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统一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或施用缓释配方肥,统一病虫草害防治,对农民统一进行技术指导,统一机械化作业,实现了良田良种良机融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有效破除了过去传统种植技术下旱稻产量不高的局限。

  人们最关心的是云南“水稻上山”是否在走毁林造田的老路。这种担心并非多余。在上世纪,曾经有一段时间,各地开山造田发展粮食生产,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多年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重大生态工程,才让荒山秃岭重新披上绿装,让绿水青山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森林是天然的“绿色粮库”,能够为人类源源不断提供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等食物资源。近两年,受资源环境的硬约束,粮食增产难度越来越大。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中央倡导树立大食物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向森林要食物。一些地方为了实现粮食增产的目标又出现开山造田,一旦失控,很可能重新走上“开山种粮、越种越荒”的老路子。发展粮食生产一定要坚持生产生态一起抓,要力争粮食多增产,也要守住绿水青山。

  实践证明,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可以兼得。我国山地辽阔,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三成左右,其中,梯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四成左右,是全球梯田面积最大的国家,毫不夸张地说,有山的地方就有梯田。无论是云南哈尼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湖南紫鹊界水田梯田,还是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陕西凤堰古梯田、新疆天山哈尼梯田等旱地梯田,经过千百年时间长河的验证,均是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绝佳典范。 杭州科教卫网

  云南探索旱作水稻种植技术是在趟一条新路,会不会破坏丘陵山区生态环境,还有待时间来验证。云南旱作水稻高产是在特定区域特定条件下取得的成绩,能否在其他地方复制,是否适宜大面积推广,还需要进一步实验和观察。 (刘慧 来源:经济日报)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这两年,苏州一直以超4万亿元的工业规模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作为领跑者,苏州面对发展新要求,如何下好“先手棋”、锻造“新优势”?在“唯创新者胜”指引下,苏州正矢志闯出一条高质
admin 2023-03-01
经济日报杭州2月26日讯(记者 黄平)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浙江省近日举行专题会议,提出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浙江发展的“稳”和“进”,加快推进长三
admin 2023-02-27
区域协调发展,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更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从全局谋划区域、以区域服务全局,要着力构建更
admin 2023-02-24
长江是连接我国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的交通运输大动脉,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黄金水道。2022年,三峡枢纽航运通过量达1.6亿吨,再创历史新高。湖北作为长
admin 2023-02-23
新春伊始,新疆喀什经济开发区内早已忙碌起来。电子产业园内,不少入驻企业正忙着装修厂房、调试设备。行政服务大厅里,不时有前来问询和领取营业执照的人员。在喀什综合保税区,货
admin 2023-02-21
渤海湾畔,40万吨级巨轮往来穿梭,唐山港再交新答卷:2022年货物吞吐量达到7.68亿吨,跃居世界港口第二位。从1991年首次通航至今,唐山港用30多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铁矿石接卸港、最
admin 2023-02-20
2月14日,天津市规模最大的公共充电站——西青区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迎来大批私家车辆。每当新能源车驶入车位,就有充电机器人沿着地面磁条快速走来,使用机械手臂将充电枪精
admin 2023-02-17
经济日报成都2月16日讯(记者钟华林)四川省日前印发《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将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实现农业现代化强省目标。 四川
admin 2023-02-16
站在广州环球贸易中心的高楼上往外眺望,腾讯、阿里巴巴、唯品会、小米、科大讯飞……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以下简称“琶洲”),一座座数字经济的龙头企业
admin 2023-02-15
不久前,河南驻马店市确山县政府根据该县无适宜补充林地的情况,以883.5万元的总金额,与三门峡市陕州区政府签订购买285亩补充林地定额交易协议,成为河南首宗跨市补充林地定额交易。交
admin 2023-02-15